產業新聞
淨地球採環保原物料 嬰童用品 掀綠色風潮
產業訊息2022/5/8
經濟日報
一個孩子在海灘上拾起了寶特瓶,拿到母親面前,童言童語的問道:「媽咪,這是不是貝殼?」淨地球創辦人張雅娟回憶品牌創立的起源,聽到兒子說出這句話的她,當下的感受只能用震撼形容,也因此,她決心創辦以環境教育為核心的品牌Nature Me,來改善汙染與環境教育意識薄弱的問題。
孩子的話讓她深思,「原來我根本沒有想過要去教育孩子汙染和大自然的差異,這代表我們的環境教育一直以來做的還不夠,其次,原來汙染早就已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孩子最愛的海邊或是公園,到處可見垃圾,卻沒有人去做什麼事情來改變。」張雅娟說。
張雅娟將過往工作經驗中累積的人脈與產業知識相結合,在當媽媽之前,她任職於外貿協會的綠色貿易推動辦公室,認識很多相關廠商,成為她創業的最大靠山,「過去,我對環保與大自然就很有熱情,只是還不足成為創業的動力,但孩子的一句話,反而成為我想改變的力量,Nature Me這個品牌也因此誕生。」張雅娟說。
Nature Me是以幼兒、親子為主要客群的親子環保品牌,生產環保原物料做出來的產品,並自行開發與產品有關的親子教育活動來傳達環保觀念,讓使用者能在日常使用中,自然而然習慣並愛用環保產品,也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環保,藉此從根本去改善未來的環境。
好的觀念 傳承下一代
「孩子若能學習環保觀念與知識,能影響到的人會比一個大人更多。」張雅娟秉持這樣的理念,將Nature Me的業務範圍涵蓋產品和服務兩端,其中,產品皆是環保纖維、寶特瓶回收、農業廢棄物回收再製而成的嬰幼童生活用品,不僅100%台灣製造,也將產品送檢驗,確保使用者安全無虞。另一方面,她將環境教育與生活和產品相連結,透過自創教材,在課程當中讓孩子真正學到循環經濟是如何操作的。
即便淨地球成立時間不到三年,但張雅娟的理念獲得不少支持,包括去年入選臺灣金選獎,並與兒福聯盟推出聯名產品,也榮獲台北市亮點企業的潛力企業獎,主要是Nature Me的原物料不是天然品就是環保科技品,製造重塑的過程大幅降低環境汙染源,產品定位清晰且具備特色。
不過,張雅娟說,Nature Me在產品上市初期,也曾面臨過重大危機。由於幾年前環保意識不如現今高漲,張雅娟用盡心思設計符合環保,且適合嬰幼兒使用的優質產品時,消費者關注的卻是回收材質是否有塑化劑的安全疑慮。
這也讓張雅娟立刻警覺到,以環保為主、優質為輔的產品行銷策略很可能是錯誤的,因此,她立即重新調整策略,凸顯產品品質優異,且附帶環保優勢的方式推廣,同時,也投入更多時間、金錢在了解產品製程與進行檢驗,透過仔細且明確的產銷製程說明,並以安全檢驗合格來佐證,終於化解消費者對安全的疑慮,並逐漸開拓市場。
當品牌較為穩定並具知名度時,張雅娟開始有代工報價的機會,然而往往在報價階段就因為用料講究、做工紮實而缺乏價格競爭力,因此錯失多次代工機會。「一開始談代工都是碰壁的,我所有的產品皆在台灣製造,又講究環保,說實話,價格沒有優勢。」張雅娟說。
衝刺品牌 擴大影響力
不過,她並不氣餒,她將這些被拒絕的經歷化作創業的養分,重新調整策略,將報價策略更改為依據客戶預算從原料端開始客製、設計更經濟實惠的產品、減少往來耗時費力的議價過程,同時也保證全程MIT品質,以及提供最終共同行銷的合作模式,終於從曾被拒絕的客戶手中拿下代工機會。
張雅娟說,Nature Me的目標是成為台灣親子環保教育的領導品牌,並累積社會影響力,帶動台灣環保意識養成及產業成長。同時,為深度串連環境教育跟綠色生活,努力打造最完善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包括採購、製造、銷售和回收,並加入一些能與消費者互動的行銷策略讓消費者更有參與共榮感。
她相信,Nature Me的品牌策略推廣產品,搭配環境教育活動,將實質的影響消費者及下一代,且對相關上下游皆有正面影響,只要做出改變,一定可以讓下一代的環境更好。
孩子的話讓她深思,「原來我根本沒有想過要去教育孩子汙染和大自然的差異,這代表我們的環境教育一直以來做的還不夠,其次,原來汙染早就已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孩子最愛的海邊或是公園,到處可見垃圾,卻沒有人去做什麼事情來改變。」張雅娟說。
張雅娟將過往工作經驗中累積的人脈與產業知識相結合,在當媽媽之前,她任職於外貿協會的綠色貿易推動辦公室,認識很多相關廠商,成為她創業的最大靠山,「過去,我對環保與大自然就很有熱情,只是還不足成為創業的動力,但孩子的一句話,反而成為我想改變的力量,Nature Me這個品牌也因此誕生。」張雅娟說。
Nature Me是以幼兒、親子為主要客群的親子環保品牌,生產環保原物料做出來的產品,並自行開發與產品有關的親子教育活動來傳達環保觀念,讓使用者能在日常使用中,自然而然習慣並愛用環保產品,也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環保,藉此從根本去改善未來的環境。
好的觀念 傳承下一代
「孩子若能學習環保觀念與知識,能影響到的人會比一個大人更多。」張雅娟秉持這樣的理念,將Nature Me的業務範圍涵蓋產品和服務兩端,其中,產品皆是環保纖維、寶特瓶回收、農業廢棄物回收再製而成的嬰幼童生活用品,不僅100%台灣製造,也將產品送檢驗,確保使用者安全無虞。另一方面,她將環境教育與生活和產品相連結,透過自創教材,在課程當中讓孩子真正學到循環經濟是如何操作的。
即便淨地球成立時間不到三年,但張雅娟的理念獲得不少支持,包括去年入選臺灣金選獎,並與兒福聯盟推出聯名產品,也榮獲台北市亮點企業的潛力企業獎,主要是Nature Me的原物料不是天然品就是環保科技品,製造重塑的過程大幅降低環境汙染源,產品定位清晰且具備特色。
不過,張雅娟說,Nature Me在產品上市初期,也曾面臨過重大危機。由於幾年前環保意識不如現今高漲,張雅娟用盡心思設計符合環保,且適合嬰幼兒使用的優質產品時,消費者關注的卻是回收材質是否有塑化劑的安全疑慮。
這也讓張雅娟立刻警覺到,以環保為主、優質為輔的產品行銷策略很可能是錯誤的,因此,她立即重新調整策略,凸顯產品品質優異,且附帶環保優勢的方式推廣,同時,也投入更多時間、金錢在了解產品製程與進行檢驗,透過仔細且明確的產銷製程說明,並以安全檢驗合格來佐證,終於化解消費者對安全的疑慮,並逐漸開拓市場。
當品牌較為穩定並具知名度時,張雅娟開始有代工報價的機會,然而往往在報價階段就因為用料講究、做工紮實而缺乏價格競爭力,因此錯失多次代工機會。「一開始談代工都是碰壁的,我所有的產品皆在台灣製造,又講究環保,說實話,價格沒有優勢。」張雅娟說。
衝刺品牌 擴大影響力
不過,她並不氣餒,她將這些被拒絕的經歷化作創業的養分,重新調整策略,將報價策略更改為依據客戶預算從原料端開始客製、設計更經濟實惠的產品、減少往來耗時費力的議價過程,同時也保證全程MIT品質,以及提供最終共同行銷的合作模式,終於從曾被拒絕的客戶手中拿下代工機會。
張雅娟說,Nature Me的目標是成為台灣親子環保教育的領導品牌,並累積社會影響力,帶動台灣環保意識養成及產業成長。同時,為深度串連環境教育跟綠色生活,努力打造最完善的綠色供應鏈體系,包括採購、製造、銷售和回收,並加入一些能與消費者互動的行銷策略讓消費者更有參與共榮感。
她相信,Nature Me的品牌策略推廣產品,搭配環境教育活動,將實質的影響消費者及下一代,且對相關上下游皆有正面影響,只要做出改變,一定可以讓下一代的環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