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聞
陸拚碳達峰 整治四大產業
產業訊息2021/10/27
經濟日報
為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的目標,大陸國務院26日公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要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減至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並制定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四行業整治方案。
行動方案點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四個重點工業產業,強調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嚴禁新增產能,推進存量優化、淘汰落後產能。如石化化工業,2025年,大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要控制在10億噸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
其中,為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將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嚴控新增產能。並重點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提高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應用比重。
值得一提的是,將加快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完善廢棄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路,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產量。並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提升有色金屬生產過程餘熱回收水平,推動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
方案提出,推動重點用煤行業減煤限煤。大力推動煤炭清潔利用,合理劃定禁止散燒區域,多措並舉、積極有序推進散煤替代,逐步減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燒。
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電力交易等市場建設,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方案還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特別是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堅持陸海並重,推動風電協調快速發展,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互補調節的風光熱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
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探索深化地熱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海洋新能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目標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方案指,2025年,大陸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減至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3.5%、18%;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減至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行動方案點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四個重點工業產業,強調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嚴禁新增產能,推進存量優化、淘汰落後產能。如石化化工業,2025年,大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要控制在10億噸內,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
其中,為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將嚴格執行產能置換,嚴控新增產能。並重點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提高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應用比重。
值得一提的是,將加快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完善廢棄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路,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產量。並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提升有色金屬生產過程餘熱回收水平,推動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
方案提出,推動重點用煤行業減煤限煤。大力推動煤炭清潔利用,合理劃定禁止散燒區域,多措並舉、積極有序推進散煤替代,逐步減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燒。
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電力交易等市場建設,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方案還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特別是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堅持陸海並重,推動風電協調快速發展,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互補調節的風光熱綜合可再生能源發電基地。
同時,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和生物天然氣。探索深化地熱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海洋新能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目標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方案指,2025年,大陸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減至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3.5%、18%;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減至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