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新聞

Business News
產業資訊 商情新聞 塑膠專欄
塑膠專欄
塑膠產業循環經濟
產業趨勢
塑膠產業循環經濟
塑膠中心 陳婉玲 副組長

塑膠為人類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在塑膠被發明之前,人類主要使用的材料來自大自然,例如木頭、石頭、棉、麻、毛、皮、絲等,而陶瓷、玻璃在東西方則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發明。另外珍貴的材料如黃金、寶石、珍珠、象牙,則被上流社會用在建築、腰帶、首飾,做為貴氣的象徵,一般的平民是碰不起的。在《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一書,作者蘇珊.弗蘭克說,『塑膠保證的是個材料的烏托邦,人人都可享有』且『廉價到缺乏靈魂』。
正因為塑膠的『好』(與金屬材料相比質輕、易加工、材料便宜),造成了塑膠的『不好』(濫用、垃圾問題)。在1869年塑膠因取代象牙被發明出來後,全球每年約有4億噸的塑膠被生產出來,塑膠包裝為最大應用用途,佔所有塑膠使用用途之36%。因塑膠包裝被設計為一次性用途,用完即丟,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垃圾來源之一,塑膠包裝廢棄物管理問題備受重視!
國際推動循環經濟最知名的核心組織『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與國際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在共同提出的『新塑膠經濟-重新思考塑膠的未來(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報告中表示,循環經濟原則應用於全球塑膠包裝流程可能會對材料經濟造成巨大改變,尤其可避免塑膠廢棄物流落到自然環境中,大幅降低塑膠廢棄物對整體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
在傳統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模式中,『資源』屬於消耗材,許多資源僅使用一次即失去效用,造成資源價值的浪費。在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下,資源利用率被重新思考,未來產業的理想境界將不會有真正的廢棄物,因為A產業的廢棄物可能會變成B產業的能源,使資源價值最大化。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所提出的循環經濟原則有三,包括:(1)設計易拆解、重組的無毒產品;(2)盡可能延長產品與材料的使用期限;(3)使用可再生資源。如圖1,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將循環體系分成工業循環與生物循環兩大類,工業循環將原有的線性模式加上3R(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之外,再加上另一個3R(重新定義、重新設計和重新模組化),讓產品盡可能以最高價值的方式保留在循環系統中,不會造成資源浪費。生物循環則是倡導資源在自然界中流動,由生質材料所製成之產品經過使用後,不可回收再應用的資源可再回歸到大自然成為生物養分,回歸土壤,有助於農林漁牧業之發展。
 
 
根據循環台灣基金會整理,循環經濟主要可分為五大概念:
(1) 產品材料重新設計:於產品開發過程導入綠色設計概念,設計耐用、模組化、易維修產品,並選擇適合的生產方式,降低生產過程的能源耗費;在產品使用的材料方面,選用可再生、可回收、生物可分解的材料,確保材料資源具有再生循環的價值。
(2) 在內循環創最高價值:在內循環系統裡,確保資源能循環再生,不斷被利用,透過維修、再利用、再製造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用,且目標朝向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大價值。
(3) 廢棄物資源化:將廢棄物藉由創新回收和升級回收轉換成資源,回到另一個產品循環。短期可省下事業廢棄物處理成本,並創造新收入;長期可節省原料成本,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4) 擁有權移轉創新模式:消費者付費決策商品的功能是否可提供使用上的滿足。在創新商業模式中,把消費者與商品的關係定位在『使用』,而非『擁有』,商品的擁有權放在廠商端,廠商可針對商品進行租賃、維護、更新、回收、再製等服務,消費者僅需依需求享有廠商提供的服務。提供產品與服務整合的創新商業模式,可提高廠商對資源的掌控,創造更多獲利價值。
(5) 產業共生:透過不同產業的群聚,形成產業間物質、能源、水或副產品交換,發揮資源互補、減少廢棄物處理及生產成本降低之效益。此概念亦可於政府在進行工業區或科學園區規劃時導入,讓互補性產業進駐,提升企業連結合作意願。
塑膠在現有產業經濟與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材料,是人類自有科技文明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根據統計,塑膠發明至今,全球僅有9%的塑膠垃圾被回收,由於塑膠廢棄物的不當管理,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統計全球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塑膠從人類『幫手』黑化成環境『殺手』!近期世界各國紛紛對於一次性塑膠頒布使用禁令,開發替代方案被視為產業發展重點,例如以紙杯取代一次性塑膠杯、以非塑膠材質吸管取代塑膠吸管等,但替代品是否為真環保,目前仍受到各界議論。經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估算循環經濟將可產生價值7,060億美金的經濟機會,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塑膠包裝,塑膠回收再生可減輕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也可節省新材料的耗損。地球只有一個,塑膠與社會的關係處於歷史關鍵時刻,而永續發展的未來需要個人、社會、政府、企業與產業一起面對與配合,透過上述循環經濟五大概念重新思考塑膠的未來,共朝『減少塑膠廢棄物』目標前進,落實塑膠產業的創新行動,讓塑膠再一次偉大!!
《本文節錄自塑膠智庫107年7月產業分析講座:用『數據』與『塑膠產業循環經濟的未來溝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