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專欄
零浪費的產業案例
綠色環保
零浪費的產業案例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秦安易
在環保浪潮的推動下,各國相繼頒布限塑方案,企圖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避免塑膠廢棄物數量持續成長,造成環境進一步惡化。而各界也積極尋找進一步的改善行動,包含發起海洋清理計畫(The Ocean Cleanup)、推行產業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實現產業閉鎖循環(Closed Loop)、倡導零浪費(Zero-Waste)等。
「零浪費」,或名零廢棄,其定義廣泛,北美最大廢棄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WM)認為,零浪費指的是一種「消除或阻止不可用、不具經濟選擇的材料產生」的理念。任何有效的廢棄物管理方案,其最終目標並不在於移轉廢棄物,而是在生產階段時便妥善規劃、管理各種材料於回收及再利用上的進程,並根據整個生命週期去評估各生產計畫或材料的重要性,以確保可實現永續發展目標。而欲使材料100%可重新做有效益的使用,則有回收、堆肥、廢棄物轉化能源、捐贈等途徑(如圖1所示)。

實際上,任何有關「綠色」、「環保」或「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行動方案都與減少浪費有關,而減少浪費意味著將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就產業面向而言,零浪費指的是改善產業生產模式,使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最適化資源配置,不會產生任何生產後廢棄物,或是生產後廢棄物可再進入製程,實現產業閉鎖循環。若就消費者面向而言,即是改善消費者消費模式,減少消費後浪費行為。而具體而言,產業應如何達成零浪費願景?以下介紹數個不同類型之產業案例:
(1) 美國普利司通(Bridgestone Americas, Inc.)輪胎製造商在「One Team, One Planet」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明訂4大發展面向,包括:(1)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參與土地保育、清理湖泊與溪流等活動,並降低生產製程中所需的水資源消耗;(2)珍惜自然資源:除了開發新的天然橡膠原料之外,也嘗試以低芳烴油(Low-Aromatic Oil)與再生材料生產輪胎製品;(3)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除了減少輪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之外,也致力於發展更節能、更有效率的輪胎,以期降低整體輪胎生命週期碳排放;(4)TIRES4WARD計畫:於2012年推行,致力於達成零浪費目標,期望每條普利司通生產的輪胎,在停止使用或廢棄後都可以有另一個有價值的利用。目前美國普利司通公司直營的2千2百多家輪胎零售商店已達成100%回收,僅2017年就回收逾1000萬條廢輪胎。回收的廢輪胎可進行如橡膠瀝青、建材、景觀造景、燃料等材料製造,也可加工後製成消費性產品,如地墊、屋頂墊、石舖,甚至是作為新輪胎的生產原料。除了廢輪胎回收之外,此計畫也陸續支持450多個社區清理活動,並從全國的河流、溪流與社區中累計回收近12萬個輪胎。
(2) 美國Mayer Brothers飲料製造商長期致力於環保與永續發展,早在2006年便發起回收製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或廢棄物的計畫。遵循減少、重複使用、回收等3大原則一直是該公司的目標,目前在永續發展行動部分,主要有回收計畫與零浪費方案正持續推行。在回收計畫部分,Mayer Brothers的回收系統領先業界,不僅只是追蹤紙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廢金屬等廢棄物的流向,而是在19種不同商品離開工廠時便開始追蹤,並與當地廢棄物清理公司合作,使得該公司幾乎可以回收所有離開工廠的紙張、紙板或塑膠,在2013年的廢棄物回收量已逾1.29萬噸。而在零浪費部分,Mayer Brothers經優力國際安全驗證認證公司機構(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認證為「零廢棄物掩埋」的公司,在2013年Mayer Brothers出廠的產品中僅有不到2%的材料被送往垃圾掩埋場;2014年更進一步達到99%的產品廢棄物轉化率。
(3) 美國電腦大廠戴爾(Dell)於2013年提出「Dell 2020 Legacy of Good Plan」,計畫中包含兩個電子廢棄物減量目標:在2020年前達到使用2.3萬噸的再生塑膠,且電子廢棄物回收量達91億噸。為了達成這個減量目標,戴爾公司已在83個國家或地區展開回收計畫,回收任何品牌的二手電子產品,例如戴爾公司與美國Goodwill慈善組織合作,提供2千多個消費後電子產品回收點,收集各個品牌的廢棄電子產品。Goodwill將會稍微整理這些廢棄電子產品並以二手價格販售,沒有販售出去的電子廢棄物最後則會進入戴爾公司在美國的回收再利用夥伴緯創資通(Wistron),進行有價金屬的回收並重新進入原料市場;塑膠廢棄物則處理再製成再生塑膠粒,並做為Dell生產新產品的原料。而除了使用再生材料製造電子產品之外,戴爾公司也設計更易拆卸、維修與回收的產品,目前戴爾公司產品組件中,有超過97%屬可回收與再利用材料。
(4) 除了產業倡導零浪費之外,零售商店也正竄起一股零浪費旋風。由於平時消費者購買的食物大部分都經過加工且包裝完整,消費者若不注意就會成為過多塑膠垃圾的製造者。因此,這些零售商店業者發起雜貨購物的新革命,讓消費者不過度浪費資源,同時也能吃到最天然純粹的食材。例如加拿大蒙特婁Méga Vrac商店、美國奧斯汀In.gredients社區型無包裝商店、英國Bulk Market散裝市場、新加坡Unpackt散裝零售商店等,與一般超市相同,這些商店從麵粉、豆類、果乾、蜂蜜、香料、茶、咖啡等新鮮的農產品到肥皂、洗衣粉全部都有販售,店內所陳列的商品全都沒有包裝,而油類、醋等液體則被分裝在不鏽鋼桶或玻璃罐中,消費者被鼓勵自行攜帶容器來店購物,藉此共創不需食品包裝、零浪費的社會環境。
另外,在一般消費者部分,近期也越來越多人投入並實踐「零浪費」運動,從改變自身習慣做起,期望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以下歸納幾點可由生活習慣做起的小改變:(1)自備購物袋,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2)赴無包裝商店消費,並以棉質蔬果袋或適當容器裝載蔬果、乾貨;(3)出門不使用衛生紙或紙巾,改攜帶棉質擦手巾;(4)不買瓶裝水,改使用環保水瓶、水杯;(5)使用玻璃保鮮盒裝載食物、便當,減少一次性餐盒使用;(6)避免使用塑膠吸管等。
在2018年9月於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來自全球商界領袖、地區領導人與市民團體,做出多項「零」的承諾,包括零化石燃料、零汽油車、零二氧化碳排放、零浪費等,顯現出各界正視環保議題、積極處理環境汙染的決心。產業追求零浪費不僅可有效減少廢棄物、對環保有所貢獻,在整體製程上更可提高效率、提升資源利用率,並改善產業體質,朝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實為廠商應積極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