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新聞

Business News
產業資訊 商情新聞 塑膠專欄
塑膠專欄
綠色消費意識抬頭 點亮永續設計創新之路
綠色環保
綠色消費意識抬頭 點亮永續設計創新之路
塑膠中心永續設計組與永續行銷組 何婷芬組長

「除了被燒的塑膠外,我們自1950年以來所製造的塑料,至今仍然在我們身邊。」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工程學副教授詹姆貝克(Jenna Jambeck)曾指出,在全球至今91億噸的塑膠廢料中,有將近70億噸已經沒有在使用,這當中只有9%被回收再利用、12%被焚燒,可悲的是,在陸地和水中,卻有55億噸在環境中累積。在任何情況下,大多數塑膠都無法生物分解,所以人類製造出來的塑膠垃圾可能會陪伴我們數百,甚至數千年。
百年來,塑膠產業的蓬勃發展,曾經為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然而,伴隨而來的汙染及衍生的廢棄問題,也讓各國政府覺醒,紛紛制定限塑及減塑政策。歐盟更於2018年1月公布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為達2030年前塑膠零廢棄的目標,歐盟首次提出減塑策略,各項塑膠包裝從設計源頭開始減塑,包括設計、生產、使用與回收等供應鏈各個環節,都朝向零廢棄。
因應全球綠色消費意識的崛起,綠色經濟也漸成為不可忽視的商機。塑膠中心永續設計組輔導台灣中小企業,從產品設計源頭做起,搭配行銷活動、碳水足跡、環保標章等,帶領企業一步步轉型,加入「環保愛地球」行列。
藍色海洋鯨手守護 藍鯨國際 海洋塑膠產品台灣先發
塑膠中心-永續設計組與永續行銷組,於106年期間,搭配「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與藍鯨國際在墾丁沿海岸舉辦「藍色海洋.鯨手守護」淨灘淨海與環境教育活動,從活動舉辦、垃圾分類、綠色設計、循環再製、開發綠色產品「一條龍」方式推動。活動共撿拾共233公斤的垃圾量,而收拾回來的海洋塑膠,也透過產品設計的力量,再製成海洋再生背包。該包包的主材料為回收PET再生布、纜繩、漁網、及海灘上的雜碎塑膠經清洗、粉碎、熱壓後製成的塑膠片。整體設計強求簡單乾淨、具有獨特的造型美感,並以藍色表達海洋意象之美。
此計畫另外也獲得地方漁港管理單位的協助,取得近30公斤的尼龍6漁網,經塑膠再生造粒及技術改善,使用華美光學720品牌鋼模及射出製造,完成200支的100%回收漁網再製的眼鏡,現以限量方式銷售並贈予國內外環保團體。今年,該海洋塑膠產品於墾丁國家公園及各綠色產品展展出,引起廣大響應。



可拆解易修復傘 富雨洋傘 再現台灣雨傘王國風光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超過約900萬支的雨傘被丟棄,累積的金屬材料多達18萬噸,不僅資源過度浪費,其廢棄後的垃圾加上生產過程所造成的汙染,皆對環境帶來嚴重的傷害。如何減少廢棄雨傘數量及提升回收再利用的效益,是當今急需改善的問題。

富雨洋傘考慮到傳統傘容易折損問題,領先業界提出維修服務,主張傘壞要修、不要丟,並且提供終身保固。2018年在經濟部中小企業的「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輔導下,實踐了多年來「可拆解易修復傘」的構想。本計畫將傘骨重新設計,將傳統複雜的金屬鉚釘鎖固改成塑膠快拆式,大幅降低零件生產數及組裝步驟,也減少損壞的風險。此創新結構使產品更容易維修,可輕鬆更換單一傘骨支架,增加產品使用壽命。全副傘骨除中棒使用碳纖材料,其餘皆為聚丙烯材質,減少了過往金屬電鍍的汙水排放; 而同材質設計也可提升產品廢棄後之回收率,減少環境負擔。「可拆解易修復傘」的革命式突破,使產品在功能、設計、及環境三方都兼具得到,為傘開啟新的生命。

懷舊復古風 文明鋼筆 研發環保產品賦予老品牌新生命 
鋼筆在日文中稱為「萬年筆」,因為它若經過良好保存與使用,可以代代相傳、永不壞滅。創立於1955年的文明鋼筆,以鋼筆起家,近年由於受到電子產品及網路普及衝擊,書寫工具產業沒落影響,開始回歸專注於鋼筆研發,發展多元素材與跨界合作,藉由提倡鋼筆文化及旗艦店體驗活動,將懷舊復古的美好傳承給新一代年輕人。

2018年在經濟部中小企業的「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下,與塑膠中心永續設計組合作,導入PET寶特瓶再生料製作透明筆桿,搭配談足跡盤查計算,製造出訴求環保愛地球的學生鋼筆。本計畫從三面向實施:(1)評估產品生命週期及回收再生特性 (2)研究再生料特性及導入試模 (3)綠色產品包裝設計。此次計畫運用設計的力量,將再生元素轉換成產品創新,導入品牌形象思維,使得「回收再利用」的產品,擁有設計質感,也讓文明鋼筆的老品牌創造新的綠色價值。


產品朝向綠色永續設計,是當今世界的發展共識。企業應考慮從產品設計源頭及製程做起,將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轉型為循環經濟的模式,規劃產品生命週期、原物料、生產、運銷、產品使用及最終的回收與處置階段,充分審視各面向的影響,達成環保面、經濟面、和社會面的利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