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專欄
台灣橡塑膠產業:2018年回顧及2019年展望
產業趨勢
台灣橡塑膠產業:2018年回顧及2019年展望
塑膠中心 陳婉玲 副組長
2018年世界地球日主題訂為『終結塑膠汙染(End Plastic Pollution)』,呼籲全球投入減少或禁止一次性塑膠消費的行動。對塑膠產業而言,這是戰戰兢兢的一年,業者在拚經濟的同時,還要面臨環保議題的挑戰,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統計,目前全球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針對塑膠產品採取限制性政策或經濟手段(例如徵稅、替代品獎勵)。在今(2018)年的美國橡塑膠展(NPE)中,將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列為本屆展出重點,展現塑膠業者與世界站在一起的努力。
因受惠於國際油價上揚,推升台灣橡塑膠產品單價,加上傳統貨品接單暢旺,帶動台灣橡塑膠製品今年的接單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前三季年增率將近10%,產業在表現上呈現景氣持平的綠燈。回顧2018年影響台灣橡塑膠製品產業發展之重要事件如下:
塑膠中心 陳婉玲 副組長
2018年世界地球日主題訂為『終結塑膠汙染(End Plastic Pollution)』,呼籲全球投入減少或禁止一次性塑膠消費的行動。對塑膠產業而言,這是戰戰兢兢的一年,業者在拚經濟的同時,還要面臨環保議題的挑戰,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統計,目前全球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針對塑膠產品採取限制性政策或經濟手段(例如徵稅、替代品獎勵)。在今(2018)年的美國橡塑膠展(NPE)中,將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列為本屆展出重點,展現塑膠業者與世界站在一起的努力。
因受惠於國際油價上揚,推升台灣橡塑膠產品單價,加上傳統貨品接單暢旺,帶動台灣橡塑膠製品今年的接單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前三季年增率將近10%,產業在表現上呈現景氣持平的綠燈。回顧2018年影響台灣橡塑膠製品產業發展之重要事件如下:
- 國際油價上漲帶動原料價格上漲:雖然國際油市庫存過剩問題已趨緩,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維持強勢油價,持續執行減產策略,加上全球經濟處於景氣循環週期的上升階段,以致國際油市供給吃緊。預估未來幾年油價仍會呈現上漲趨勢,油價上漲帶動原料價格上漲,進一步推升橡塑膠製品產品價格。
- 中美貿易戰掀起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氛圍抬頭:全球面臨與過去幾十年自由貿易差異極大的國際環境,美國劍指中國製造2025,中國報復性回應民生必需品;日本為穩定國內PET價格,對中國廉價進口PET祭出40-53%的反傾銷關稅。橡塑膠製品產業關聯性高,產業表現深受經濟景氣影響,雖目前中美或中日間的貿易戰爭短期內對我國雖未造成影響,甚至有利我國產品出口,但因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削弱全球成長動力,嚴重甚至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業者應針對長期需求萎縮可能造成的衝擊準備對應做法。
- 台灣擴大限塑措施:我國自2002年開始推動限塑政策,2018年1月起再擴大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之範圍,並宣布『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草案,針對塑膠吸管、塑膠手搖飲料杯、購物提袋、免洗餐具等塑膠製品於2020、2025年逐步限用,2030年將「全面禁用」,目的在於從源頭減少海洋塑膠汙染問題。我國塑膠袋、塑膠餐具業者多屬於中小企業,經營模式多以內銷為主,對於國內市場之限制勢必面臨經營危機,業者應盡早調整品項,發展替代性解決方案或轉型。
- 環保署修正廢塑膠進口法令:中國實施廢紙、廢塑膠進口禁令,導致台灣廢紙、廢塑料進口量增加,為防止進口垃圾對我國環境造成影響,環保署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法令,於2018年10月1日公告修正廢塑膠及廢紙輸入規定,包含進口者只限合法工廠、廢塑膠限單一材質、單一型態等,以強化品質管控。
- 油價持續成長,未來幾年恐供不應求:根據英國跨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巴克萊銀行(BCS)在其2018年9月的油價研究報告中指出,受到原油供給方減產影響,短期內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上看每桶80美元,中期原油價格仍會維持在近年高點,2020年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預測每桶75美元,2025年達80美元。原油價格上升連帶影響石化材料價格上漲,面對材料成本增加,業者應著力於生產技術的提升與創新,朝減少材料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等,以保有市場競爭力。
- 消費者環保意識高漲,尋求環保商品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中國、印度崛起,近年人口成長動能在亞洲,雖然人口成長將會刺激民生消費,但隨著青壯年世代對於環保的關注,環境問題明顯影響消費決策,消費者甚至願意多花點錢選購環保商品。隨著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雀巢、IKEA、…等各大國際品牌為符合消費者的期待及善盡企業責任,陸續提出永續包裝願景,以提供百分之百可重複使用、可回收、可堆肥的塑膠包裝為未來目標。面對市場需求的挑戰,塑膠業者應檢視公司產品的永續性,思考材料多樣化(可回收塑膠材料、生質塑膠材料)及塑膠廢棄物管理機制,從源頭到終端都能提供友善環境的解決方案,確保塑膠產業永續發展。
- 創造真正的循環經濟:資源與垃圾往往是一線之隔,面對資源再利用商機,大家都在看,但實際執行仍有可能會面臨的困難點,例如經濟誘因提供、再生技術突破、策略聯盟籌組等,政府應提供有利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環境及推動平台,業者應打破企業間的藩籬,以共享經濟為目標,創造更大的效益,以達到真正的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