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專欄
一次性塑膠法令限制下之塑膠包裝發展趨勢
產業趨勢
一次性塑膠法令限制下之塑膠包裝發展趨勢 塑膠中心 陳婉玲 副組長
根據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塑膠包裝為最主要垃圾來源之一,佔所有塑膠使用用途之36%,預估到2050年,這些垃圾將會佔據5%的地球表面。塑膠製品氾濫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受到國際極度重視,全球掀起呼籲『限塑』的浪潮,對於塑膠產業未來發展造成極大影響。近年一次性塑膠大事件整理如下表1:
根據國際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塑膠包裝為最主要垃圾來源之一,佔所有塑膠使用用途之36%,預估到2050年,這些垃圾將會佔據5%的地球表面。塑膠製品氾濫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受到國際極度重視,全球掀起呼籲『限塑』的浪潮,對於塑膠產業未來發展造成極大影響。近年一次性塑膠大事件整理如下表1:


承上表,當中國宣布從2018年起禁止進口國外垃圾,為防止大量塑膠廢料產生,各界重新思考塑膠廢料的處理方式,對全球塑膠市場創造了一個『積極的危機』。以歐盟為例,除了提出一次性塑膠包裝限用目標外,歐盟也提出其他積極性做法,例如:(1)將投入1億歐元(約新台幣35.6億元)的經費用在相關研究上,提升塑膠製品的耐久性、再利用性、可回收性與提升回收技術;(2)立法鼓勵歐盟國家成員推廣使用生質基可回收包裝和可堆肥包裝,承認用於塑膠包裝的生質基本原料以及用於分離生物廢棄物收集的可堆肥塑膠有助於提高廢棄物管理的效率,並可減少塑膠包裝對環境的影響,有助生物可分解塑膠的發展;(3)在水資源部門的改進方面,包括提高透明度規則,鼓勵引用自來水,這樣可以每年節省6億歐元以上,並減少了塑膠瓶的使用。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糧食(約13億公噸)在生產或消費遭到損害或浪費,全球有8億人口處於飢餓中,而13億公噸的糧食可養活20億的人口。歐洲包裝與環境組織(EURO-PEN)常務董事朱利安․卡羅爾曾說,『在我們力求為全球人口提供食物時,包裝顯然是最便利的途徑。包裝必須被視為解決方案,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包裝技術包含對各種產品的保護、儲存、配送、銷售與使用,雖然塑膠包裝被設計為一次性用途,用完就丟,存在影響環境的疑慮,但包裝於產品流通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仍無法在價值鏈中被免除。對於未來塑膠包裝的發展,羅列四大思考面向如下:
(1) 綠色包裝:為全面防堵塑膠廢棄物所造成的白色汙染,世界各國爭相追求塑膠減量目標。朝可重複使用、回收、再利用、可堆肥的綠色包裝發展,使地球資源有效發揮。日本三得利(Suntory)公司與美國Annellotech公司合作開發100%植物原料寶特瓶(瓶身)。原料以木屑、甘蔗渣等非食用性植物作為原料,避免與食物鏈競爭。目前已完成基礎研究,並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設立試驗工廠。此技術的發展將寶特瓶從製造到廢棄的碳排放量減少50%,被視為100%生物基聚酯和生物基寶特瓶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2) 無障礙包裝:「通用設計」消弭弱勢族群跟一般人之間的隔閡,令所有使用族群都能友善地使用。以近期討論沸沸揚揚的禁用吸管議題為例,對一般人而言,僅是犧牲小小的便利性來為環保盡一份力,但對於仰賴吸管的殘疾人士而言,若是沒有適當的替代品,生活恐會受到大大的影響。包裝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供一般人、殘疾人士、老人與兒童都適用的包裝,使包裝有愛無礙,對社會更友善。大日本印刷(DNP)公司發展出一種單向易撕裂包裝(Easy Tear),為一種新型密封膜,提供易撕功能,具有線性撕裂性、優異的熱封性與耐熱性,提供消費者更好的使用體驗。
(3) 保鮮包裝:食物的保存期限越長,就越可能被人吃掉,越可避免食物被浪費。根據研究指出,將採收後的小黃瓜以1.5公克的塑膠薄膜進行包裝,可使小黃瓜的冷藏保存期限從3天延長到14天。由此可見,保鮮包裝的功效,將會決定食物旅行的距離。美國Sealed Air公司推出真空貼體包裝(Vacuum Skin Packaging,VSP),可將包裝內容物完全真空密封,延長內容物(肉類、海鮮)的保鮮期,有助減少食物浪費。與傳統托盤包裝相比,真空貼體包裝的薄膜利用率達100%,托盤表面所需包裝薄膜減量40%,包裝速度加快40%,為兼具保鮮、環保、節省成本的解決方案。
(4) 智慧包裝:歐盟將智慧包裝定義為『在食品包裝流通與銷售過程中可監測內部或外部環境並獲得食品品質與安全訊息的包裝技術』,換言之,肉眼看不到風險,要靠『智慧』來偵測,提升食品安全,吃得更健康。英國Insignia公司推出一種聰明標籤,標籤上共有三個區塊,分別是「剛開封(Just Open)」、「盡快食用(Use Soon)」和「已過最佳食用期(Past Best)」,食物開封後,隨著時間經過,標籤上的顏色也會從淡橘色漸漸變成紫色,讓民眾一眼就看出冰箱裡的食物開封了多久。這樣不僅能讓民眾吃得安心、健康,也可以有效減少浪費,不會再因為忘記食物開封多久而隨意丟棄。
在過去資本主義的觀念中,企業目標在於『賺錢』,但在消費者意識抬頭的今天,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才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經營者應正視社會的需求,從環境、市場、需求者等面向發展最佳包裝解決方案,選擇適合的包裝材料,發揮包裝最大效用。
《本文節錄自塑膠智庫107年2月產業分析講座:一次性塑膠法令限制下之塑膠包裝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