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綠色研發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服務窗口
企業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與綠色研發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SDGs in Plastics塑膠創新產業應用特展-歡迎觀展
因應淨零碳排議題,全球產業與科技的發展越來越重視ESG三面向的企業整體績效展現,包含環境保護(E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等。塑橡膠產業將運用材料研發、加工設備與製程,與產品設計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量,積極開拓與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一致的創新商機。

塑膠中心策劃「SDGs in Plastics塑膠創新產業應用特展」,呈現塑()膠產業業者如何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發展出各種涵蓋SDGs精神的產品。應用領域包含循環再生、鞋材應用、生態環境材料、健康醫療、綠能與交通、城市與建築、包材與農業,以及水資源等。
 

SDGs2-包裝與農業
【包裝與農業】

世界上約有7.95億人口沒有足夠的食物可以過上健康積極的生活,SDGs目標希望到2030年能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充足營養的食物。
為了減少生產和供應鏈中的糧食損失,塑化產業正在引領技術和產品的開發,以改善食品包裝,延長食品的保存,減少食物浪費,並為農業的永續耕作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產品供應。

案例:蔬果保鮮袋
塑膠中心利用保鮮膜袋吸附乙烯氣體,減緩蔬果熟化。並調控膜袋內濕氣,減緩蔬果水分流失,再加上抑菌防黴機能,更進一步延長保鮮期。蔬果包裝膜袋經過塑膠中心全面性的機能改善下,相較於使用一般塑膠袋或無包裝的蔬果,可延長1.5倍以上保鮮期,而且可以重複使用。經測試於芒果、水蜜桃、荔枝、葡萄、高麗菜等等高經濟價值蔬果都相當有效果。
 
SDGs3-健康醫療
【健康醫療】
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投資衛生系統以實現與SDGs健康相關目標的好處包括將預期壽命延長8.4年,並防止9700萬人過早死亡。塑橡膠產業協助開發生醫用途的高分子材料、更高效的醫療器材產品和符合滅菌確效的包材包裝,為促進人類健康福祉做出了重要貢獻。透過企業各式創新改進和能力建設,持續降低自身運營對健康的潛在影響,為人們的健康醫療做出貢獻。


 
案例:減除白血球過濾器
輸血是很常見的醫療行為,為確保受血者更安全的輸血過程與醫療品質,減除白血球之血品運用在醫學上已是國際趨勢。塑膠中心輔導普瑞博公司逐步開發出減白過濾器,讓民眾在捐血時,減白過濾器能邊抽血邊過濾白血球,縮短從捐血到醫療人員能真正用來輸血的時間,也減少受血者產生不良反應之風險。
 
SDGs6-水資源
【水資源】
SDGs目標呼籲到2030年讓所有人普遍獲得安全和負擔得起的飲用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2015年有2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管理的飲用水服務。
塑橡膠產業能提供達到長期穩定品質的產品,防止運送和供應系統造成的水損失,以及大規模改造水和廢水分配方式,並且企業能分享水資源管理和廢水管理的最佳實踐,幫助實現普遍獲得水資源。

案例:土壤與地下水整治
華夏子公司台氯公司自2016年起,開發本土好氧、厭氧降解菌及長效基質專利,以生物整治技術進行土壤與地下水整治,讓原本受污染之土地,還原其原貌與價值,過程中可避免環境二次污染及自然生態之破壞,亦可達到省能源、低碳排之效益。
 

SDGs7-綠能與交通

【綠能與交通】
能源供應、轉換、傳遞和使用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約佔60%,降低每單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是實現長遠氣候目標的關鍵之一。塑橡膠產品和技術被廣泛用於節能應用領域,例如絕緣、高效照明、汽車輕量化材料和使用於可再生能源的先進材料,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其功能,透過產業鏈的密切合作,將有助於加速終端應用產品的能源效率提昇。

案例:
  • 輕量化自行車輪圈
利用低FAW環氧樹脂/碳纖維預浸料套用在自行車輪圈的疊層設計中,使用原本550g的粗胚重量,在使用低FAW環氧樹脂預浸後,自行車輪圈整體重量減輕約50g,總重量降為500g(減重約10%)
 
  • 全再生碳纖維自行車燈具組
整合安能聚、億薈、成貫等聯盟廠商,建置全再生碳纖維複合材料開發技術,產製高強度全再生碳纖維複合粒子,導入產線應用,使綠色低碳材料結合射出成型加工技術,推出行銷國內外自行車市場的再生材料零件。
 
SDGs11-城市與建築
【城市與建築】
今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將超過三分之二。如果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人們就無法獲得市場、工作、資訊、醫療保健、培訓和教育。塑橡膠產業以多種方式為基礎設施的改善做出貢獻,通過在建築、電力、水、下水道、通訊和交通運輸中使用的產品,和在其生命週期中不可或缺的創新,以支持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築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案例:綠建材檢測服務
綠建材可降低生態環境衝擊,減少長時間室內活動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截至2020年國內已核發2500件綠建材標章,並產製近2萬件系列綠建材產品。國內綠建材標章為廠商自願提出申請,確保產品基本功能前提下,再賦予友善環境及不危害健康,作為優良建材產品的積極指標之一。塑膠中心為內政部公告指定的「綠建材性能試驗機構」,提供業者完善的綠建材檢測服務。
 

SDGs12-生態環境材料
【生態環境材料】
90年代開始,在國際新材料技術研究中形成的一個新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開發能使經濟可持續發展,具環境協調性的綠色新材料。技術達成熟可以應用的階段,有直接面臨環境問題相關的材料技術,例如,生物可分解材料、CO2捕捉再利用,廢棄物資源化、環境污染修復技術,材料製備加工中的潔淨技術,以及節省資源、節省能源的新一代技術與產品開發。

案例: 生物可分解-茶纖維吸管
意精研(茶之魔手)開發生物可分解的茶纖維吸管,茶原料是取自台灣高山的天然茶梗植物纖維,將烘乾的茶梗再次利用,落實循環經濟。此為第1家經過塑膠中心測試家用堆肥,並順利取得DIN CERTCO家用堆肥標章。

 
SDGs12-鞋材創新
【鞋材創新】
運動休閒風潮帶動鞋品市場大幅成長,在鞋材大量的生產與消費下,也意味將產生大量的垃圾,可循環與再生的鞋材能大幅減少廢棄階段對環境造成的負荷。塑橡膠材料運用於鞋材,可透過建立新技術,使鞋材在生產及使用端納入循環經濟的模式中。導入再生循環材料、開發高效率的生產製程、使用無溶劑接著劑,或者自設計端開始使用單一性質的材料,則可以達到全鞋可回收再應用的成效。


案例: CO2-based TPU鞋面布料
塑膠中心與工研院合作,將二氧化碳回收再應用。「捕捉」工廠煙道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後,將其透過化學反應製作成塑膠粒,經加工固化開發出的創新環保綠色材質「TPU熱塑性聚氨酯」,兼具聚酯類及聚醚類材料的特性,適合製作具避震、耐摩擦、耐候、耐水解的產品,如運動相關用品,使產品高值化。
 

SDGs12-循環再生
【循環再生】
如果人們依照目前的生活模式持續下去,到2050年,全球對資源的需求預計將過度超出地球可以允許的總量,人們需加速防止環境退化及未來資源短缺。
發展循環的商業模式,塑橡膠產業將通過開發循環新產品、更高效率的使用材料和資源,延長產品的使用,以及透過體系合作從廢物流中有效的回收,創新商務模式,以促進高分子材料與產品的循環再生。

案例:海廢再生產品
塑膠中心與業者合作,利用海洋廢棄物再生,設計民生消費產品,讓材料循環再利用,展示品為廢棄漁網再製的海廢扣具、眼鏡框、背包和瓶具等。
歡迎塑膠產業廠商蒞臨塑膠中心觀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