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綠色研發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服務窗口
企業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與綠色研發 友善農漁業
友善農漁業
向海致敬~蚵棚浮具邁向海洋永續【塑膠30週年 - 前瞻永續 · 創新價值】
臺灣雲嘉南沿海盛行牡蠣養殖漁業,早期蚵農習慣使用保麗龍浮具,保麗龍是聚苯乙烯(PS)發泡而成,因材質特性,易受大浪拍打而破碎成粒狀,造成海洋污染疑慮。此外,保麗龍易吸附髒污的特性,也使回收經濟價值不高。近年來國內雖有部分業者轉向使用發泡聚丙烯(EPP)浮具作為替代,但在長久使用與大浪情況下,依然容易被沖上沿岸或隨著洋流飄至東北海域堆積。

塑膠中心111年承接漁業署「蚵棚浮具驗證推動計畫」,從海洋塑膠議題開始,藉由海洋永續與向海致敬的方向,反思臺灣應該可以怎樣重新出發,來更友善的使用蚵棚浮具,並藉由參考國際與亞洲周邊海域國家使用浮具之經驗,建立起臺灣自有更友善的蚵棚浮具驗證與回收體系。

計畫中透過交流座談會的分享與回饋,蒐集各廠商與蚵農的意見,藉由活動的舉辦,向國人推廣更友善的蚵棚浮具與指引未來可以前進的方向,利用活動的辦理廣宣海洋永續及生態保育議題,喚起社會大眾對於海洋漁業及生態保護的重視。同時透過訪廠與製作廠商溝通,找出關於浮具製作與驗證之參考。期望透過找出一套浮具驗證基準,做為未來各地方政府訂定參考,在評估材質上,事前考量並納入循環經濟的概念,期許未來浮具在使用上可以回收,達到環保無汙染之目的。

近年來亞洲國家的浮具問題,不論是中國、韓國、日本都面對浮具的汙染,國內近年經歷不斷修正及嘗試各種浮具的經驗,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塑膠中心實驗室海域驗證的結果,蚵棚浮具可轉往更環保的HDPE浮具,HDPE在回收處理上只要能透過表面清洗,處理掉覆著之生物足跡,未來在回收再製上,能較快接軌符合國內品牌廠使用海廢塑膠需求。新型態設計的浮具產品,更符合使用端蚵農的需求。

此外,國內可以進行的方向:(1)塑膠浮具是最具經濟效應的;(2)使用塑膠浮具沒有錯,但是要搭配上後面的回收措施與獎勵方案;(3)臺灣正逐步從發泡型浮具轉往可回收浮具的正確道路上,需要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

計畫透過蒐集國內外相關的浮具規範資訊,針對國內蚵棚浮具產品,與中央、民間團體、浮具製造商交流,共同制定出一套符合臺灣氣候條件之浮具驗證規範,以銜接國內保麗龍逐步退場機制。逐步針對現有浮具進行結構設計優化與改良,期許透過產品結構設計,提升便利性與安全性,來降低現場蚵棚操作人員負擔,引薦使用較環保之浮具,以適應各種海域的操作作業。針對使用年代已久遠之浮具產品,進行回收再利用評估,同時將產品透過機械進行粉碎熱熔,並重新製作成再生塑膠粒,同時建立相關回收產業鏈,並導入再生產品新應用,藉此提升附加價值與ESG意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