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設計
資源循環零廢棄:母嬰友善產品開發-NG米化身米積木 【塑膠30週年 - 前瞻永續 · 創新價值】

環保意識抬頭,消費者也愈重視產品的原料來源、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進而帶動⽣質材料市場需求成長。「永續設計」、「綠色設計」更是近年的熱門關鍵字,許多產業紛紛投入,期望在產業發展及地球永續下取得平衡。
為NG米另謀出路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自小就朗朗上口,日常食用的白米,在農民收割後,經碾米廠分級選別,白米因外貌被分成不同等級,除了A級為日常的食用米,B級⾷品加⼯業使⽤,最後則為賣相不佳經濟價值不高的C級碎⽶。
碾米廠三代小老闆希望能提升C級米經濟價值,因緣際會認識了塑膠中心「塑膠設計實驗室」團隊,碾米廠老闆與中心顧問恰好都是新手好爸爸,在爸爸經的催化交流之下,意想不到的「米」與「塑膠」就迸出火花展開合作,運⽤「⽶」澱粉結合塑膠,再加上⼯業設計巧思,開發出對於嬰兒發育階段需要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感刺激有幫助的「嬰幼兒固⿒器」,碎⽶華麗化身為⾼附加價值的母嬰產品。
米+塑膠=米積木
塑膠中心發揮對材料分析、改質的專業,針對米質分析, 把乾燥過的⽶粒粉碎後,與塑膠(PP)透過「⽣物混合」法進行混煉,新改質的塑膠粒在透過成型加⼯變成兒童玩具「米積木」;將C級NG⽶的⽶澱粉導⼊塑膠後,同樣的「積木產品」可減少40%的塑料使用量。
為了希望讓天然⽶⾹更加明顯,碾米廠也希望混煉的塑膠粒中可盡可能提⾼米的含量,在這個前提下,要提高「粉體」添加量,同時維持複合材料的物性,確保「米積木」的良率,再再考驗塑膠中心技術團隊的研發能力,調整出合適配方比例。。
緊接著的挑戰在於「米積木」進入大批量製作時,在同為爸爸的業者與曾組長堅持之下,孩子的玩具不能有瑕疵,為了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必須調整配方比例,以導致無法在募資平台上準時間出貨,因此塑膠中心研發團隊迅速重新修改配方,也進入到廠商端去做檢驗,把問題都解決,才能出貨給消費者。
「米積木」在募資平台上銷售一空之後,廣泛獲得了消費者好評,也吸引到海外接洽;兩位新手爸爸初次合作即有斬獲,未來除了米積木以外,也有其他的商品的開發計畫,敬請期待囉。
相關連結:塑膠設計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