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權益與服務能量

Customer Rights
服務窗口
企業社會責任 顧客權益與服務能量 扶植綠色企業
扶植綠色企業
富勝「網住」一片綠色商機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葉雲龍處長(左三)帶領團隊訪視富勝紡織,對該公司綠色表現按「讚」!
   

科學家陸續發現,太平洋及大西洋竟聚集各種垃圾,就如同一片廣大的「塑膠濃湯」,海洋環保議題深受國際注目。
 
抹香鯨命喪八掌溪事件再次喚起國人對海洋汙染問題的關注,解剖後死因無法確認,但塞滿抹香鯨胃部的魚網和塑膠袋等海洋垃圾,阻礙進食,間接導致抹香鯨走向死亡。
 
輕輕一句話 開啟綠色環保路
位於彰化和美的富勝紡織,40多年前創立時為OEM紡紗工廠,1993年開始致力寶特瓶再生纖維技術研發並成立品牌。當初轉念投入環保素材研發契因,來自一場慈濟證嚴上人的環保講座,第二代富勝紡織董事長柯漢哲道出當年感動:「上人見大家為演講鼓掌,就輕輕說了一句,請大家用鼓掌的手做環保。」這句話改變了他的一生,讓他發願這輩子要成為地球的環保園丁。
 
因緣具足 投入海洋垃圾再生
十多年前,聯合國獅子會團體曾找上富勝,希望幫忙開發以海洋垃圾回收的再生布料,但當時具體概念並未成形。直到2013年,政府計畫協助富勝做碳足跡與水足跡盤查,輔導團隊提及海洋垃圾再生想法,加上富勝也希望持續運用「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穩健發展環保纖維開發技術,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與客群定位,以及推展國際市場知名度。
 
因此,柯漢哲認為這件事因緣具足,開始積極參與中小企業處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與輔導團隊共同研發廢漁網再生纖維製造。由團隊協助從漁網製造廠及漁會轉介回收到製成塑膠粒的前半段製程,富勝則從事再生紡織纖維的後半段研發。
 
漁網去汙 關關難過關關過
然而,回收漁網材料,「清潔」成為艱鉅的難題。因為回收材料雜質很多,若要做成紡織品必須產出很細的纖維,雜質成為研發過程最大困擾。首先,為了讓漁網可在海中維持一個月以上的作業,最外層需塗抹一層極厚的瀝青,附著力堅實;第二必須去除長期浸泡海水的鹽分,第三是漁網中殘留許多貝類、魚刺或海上漂流物。經過長期且繁複的去汙程序,才有辦法進入生產線,做出可紡織的纖維。生產細纖維過程中,富勝不僅更改機台,還特製極小孔目濾網,才得以順利出紗成形。
 
再生產品多元化 臺灣處處有商機
目前富勝紡織已經成功將海洋廢魚網製作成衣服,正式對外推出,並取得多國專利,也廣獲國際環保團體好評。柯漢哲認為臺灣遍地是黃金,「不要小看垃圾的重要!」臺灣下一波綠色經濟、綠色商機就藏在這裡!
 
本文出自「中小企業知識期刊 Spotlight 2014 May創刊號」
https://www.pidc.org.tw/zh-tw/news/result/Documents/spotlight-0529final.pdf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