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權益與服務能量

Customer Rights
服務窗口
企業社會責任 顧客權益與服務能量 產業薪火相傳
產業薪火相傳
高榮燦求才若渴 開車到台東找員工

找不到人接班,企業內有員工生計需要他的照顧,逾60歲的沛正塑膠董事長高榮燦持續拚著命經營工廠。
 
有一種東西看似不起眼,沒有它卻是極度不便利,那就是「塑膠袋」,到市場購買蔬果、外帶食物,都需要它。40年歷史的沛正,多年來堅守製作塑膠袋的崗位。
 
民國70幾年從哥哥手上接下父親創下的塑膠袋工廠,當時嘉義以南、屏東以北的紡織廠是他們的客戶,但民國78年,因勞基法退休金新規定,一家一家紡織廠陸續倒閉,企業面臨第一次危機。「那時只好緊急經營電風扇製造商,改成供貨其包裝使用,但沒幾年他們又陸續移廠至大陸,只好再找新的客戶。民國90年後,才又找到一條新的路,取代CPP塑膠膜(可用於食品包裝多層膜等)」從高榮燦談及這些事,看見他在產品品質提升上的努力。
 
經歷過經濟發展高峰期,轉型升級是台灣中小企業未來的路。高榮燦謙虛地說,他們小企業不懂得甚麼是轉型升級,也沒有過多資金投入轉型升級。但其實他一直努力於技術升級。
 
幾年前,他向福聚(現在李長榮)購買新的原物料,他請該公司的技術人員到廠指導他如何提升技術,使加工製成的塑膠袋品質更高,結果經指導下,製造出來的塑膠袋變得更加平滑,他很感念李長榮技術人員的協助。因此,高榮燦認為,政府若要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應該要真正達到上中下游一條龍供應鏈,由上游指導中下游如何運用新的材料。
 
目前沛正遇到的困境,是他難以解決的「人才」問題。高榮燦說,以前工廠跟學校建教合作,這些學生好幾個留在他的工廠,有一位員工因當兵而離開,高榮燦還等他到退伍時,親自開車到台東,接他回台南工廠上班,現在該員工已在台南落地生根。人才難覓,高榮燦感嘆公司平均年齡55歲,流動率零,公司沒有新的人才進入,看似公司穩定,但沒有新血挹注,對公司而言,毫無進步的動能。
 
高榮燦認為,政府近年在「教育制度」的多變政策,人人都是大學生,年輕人都不願意屈就,不從基層做起,應重新思考並改善教育制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