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綠色企業
厚生市集 開啟源自產地的綠色餐桌革命

「厚生市集」強調由產地直接供應,九成以上的食材直接購自生產者的農民,建立一個透明而公平的產銷機制,透過厚生市集讓小農經濟在臺灣成為一個「三好(對農友好、對環境好、對消費者也好)」的新經濟運動。
厚生市集創辦人張駿極,有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的學歷,在半導體產業擔任高階主管,飛行全世界為公司爭取訂單,不過卻在正值事業顛峰的年齡,退下了高科技的光環,捲起袖子,頂著陽光,額頭狂冒著汗水,聽著小農說自己農作物的優點與有機生產的經歷,開啟另一段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常聽到許多人談產銷兩字,張駿極表示,實際走遍臺灣,我們發現農產品的問題始終發生在銷售端而不是在生產端,臺灣的農業生產水準非常高,若銷售本身若能做到更公平、更有效率、更直接,其實才是真正解決產銷問題裡面的關鍵,這是張駿極沒有投入農業生產、反而創立農產品銷售平臺的原因。
厚生市集強調縮短食物里程,以分散式供應鏈的做法,讓地區性的農產品,無論產量高低,都能維持價格穩定,銷售距離30公里內生產的葉菜類農產品,推廣食物里程,更尊重農產品的季節特質、天侯因素,當令食材等方式,銷售最合宜、最健康的農產品,透明化的制度讓小農經濟得以存活,透過分散農民的風險,並給予生產者合理適當的收益,延展農業永續發展。
注重消費者體驗客戶上線購買超方便
厚生市集非常重視消費者體驗,從官網的流暢度設計、手機APP的開發,所有食材一次購足的概念,訂購與到配送時間的設定,都是針對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精心設計,每個設計都希望滿足客人的心也同時餵飽客人的胃。面對眾多通路的兢爭,厚生市集要如何生存?「消費者不需要全部的選擇,只需要足夠的選擇。」張駿極進一步表示:「根據厚生市集的大數據統計,消費者不會堅持一定要吃到特定蔬果,有許多可替代、多元的選擇,消費者只要有足夠選項,不一定非要某種農產品不可。」所以厚生市集網頁上的農產品品項大都維持在150種以上。
強化綠色DNA 申請服務碳足跡
厚生市集極力推動『低碳飲食』,選擇在地、當季的環境友善食材,以降低長程運輸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透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的協助,進行農產網購運輸『服務碳足跡』盤查計算工作,讓食材運輸里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數字實際呈現,為日後減碳運輸立下確切的標準。
攜手非營利組織擴大企業影響力
厚生市集除了堅持「對生產者公平、讓消費者安心」的承諾外,目前與其他非營利組織合作,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通路同時,也能為非營利組織開拓收入,透過公司內部的工作簡化與職務再設計,順暢身障同事的工作流程與作業時間,創造出囊括厚生、農民、消費者甚至非營利組織的多贏局面。厚生市集竹北門市已經與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望德園合作,臺北門市則進駐臺北社企大樓一樓,厚生市集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的力量,以分享經濟的理念提供弱勢族群就業與服務社會的方式。
厚生兩字源出自尚書大禹謨,意指使民生活富足充裕照顧人民福利;從厚生市集成立以來,張駿極每天與許多有相同理念的夥伴、小農接觸互動,從公平網路交易平臺到弱勢族群相互合作,從中發現社會上有那麼多需要關懷與學習的地方,並從忙碌的生活中,填上了不同的色彩,更圓滿厚生兩字的意涵。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提升企業綠色競爭力委託塑膠中心品質環境安全部執行「中小企業綠色小巨人輔導計畫」,致力協助廠商符合國際環保相關要求,推動綠色產品設計及行銷,若企業對綠色相關議題有進一步的興趣,可連結至中小企業綠色環保資訊網瀏覽 http://green.pidc.org.tw/index.php,或與04-2359-5900 分機 301 謝明桂 專員 洽詢服務項目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