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與社區參與

Social Contribution
企業社會責任 社會關懷與社區參與
社會關懷與社區參與
淨零綠生活:宜居新台中 享受低碳綠生活【塑膠30週年 - 前瞻永續 · 創新價值】
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 2018 年發布《全球升溫 1.5℃報告》,為達成《巴黎協定》長期溫度目標,全球必須在本世紀中葉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或碳中和,並於2050年達淨零碳排目標,21 世紀末仍有機會控制全球升溫在 1.5℃以內。而人口密集的城市更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貢獻全球超過70%碳排放。因此,臺中市於2021年由盧秀燕市長代表簽屬氣候緊急宣言,提出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以城市角度擘劃出更好的未來。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簡稱塑膠中心)協助臺中市政府規劃「綠能臺中 永續未來」計劃,並推動四大執行政策,包括有「光電倍增陽光城市-提升資源循環發電」、「藍天白雲減煤行動-推廣產業綠能運用」、「工商校園節能行動-打造綠色智慧家園」、「低碳綠能多元發展-示範教育新創永續」,協助臺中市政府朝零碳環境的目標邁進。目前執行多項亮點成果如下:
 
光電倍增陽光城市-提升資源循環發電
1. 光電倍增:遴選營運商協助民眾屋頂裝設太陽 光電發電設備,提升屋頂結構安全、美化屋頂市容景觀,還能領取回饋金,2016年推動至今,成功輔導241家用電大戶種電86.3MW,省電量約可達1億度電。此外,邀請廠商、學校師生共同參與,將綠能太陽光電導入校園環境,落實綠能教育及永續發展。統計至2021年11月底,台中市各級公有學校太陽能光電屋頂型 建置覆蓋率已達81%,共計265間學校,總設置容量約為 66MW。
 
圖說:豐原區豐田國小光電球場
 
2. 風電產業供應鏈:臺中市沿海地區具備良好風場,適宜設置陸域風力發電機,目前已設置 58 座風機,裝置容量131.2MW。臺中港因距離風場運程最短、加上碼頭水深及後線場地足夠,為推動離岸風機重件施工碼頭的最佳地點,特規劃設置風力機零組件之製造、加工及研發之產業專區,為鼓勵國內外風電業者前來投資,打造離岸風電綠能供應鏈,讓臺中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零組件製造中心及指標性產業重要樞紐。離岸風力再生能源等風電業者,預估投資約 165.9億元,可創造約 1,425人的就業機會。
 
3. 焚化、廚餘發電:為提供更多綠色能源並舒緩電力不足問題,臺中市市境內文山、后里及烏日等三座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利用燃燒垃圾所產生的熱能發電,並將電力供應至臺灣電力公司,不僅解決垃圾處理 更使焚化廠達到節能減碳之功能。2017年至2020年,量化目標為1,729,75千度,實際成果為1,730,096千度,達成率100.02%。
 
藍天白雲減煤行動-推廣產業綠能運用
1. 無媒城市:管制燃煤工業鍋爐,輔導以燃煤為燃料之鍋爐轉型為以木顆粒或木屑等固體生質燃料為燃料之鍋爐。另加嚴相關法令,加速燃煤鍋爐退場;此外,更全面協助學校汰換廚房鍋爐為燃氣鍋爐,改善學校廚房油煙防制設備。從2016年推動至今,已有4家業者將燃煤工業鍋爐改為燃氣鍋爐,生煤約減少38,283公噸,可減少9.72萬公噸 CO2e/年碳排放;另外統計中火2016年生煤使用量1,773萬公噸,相較2020年1,229萬公噸,減少約544萬公噸。
 
  
圖說:燃氣鍋爐(改善後)
 
2. 溫室氣體自主管理:依據2017年公告「臺中市溫室氣體排放源自主管理辦法」,納管第一批應訂定自主管理計畫之公私場所,包括臺中發電廠、中龍鋼鐵及臺中港務分公司及其經營管理單位,實質進行排放源自主管理等相關要求,減碳成效如下:
(1) 臺中發電廠由2018年3,420萬公噸下降至2019年2,697萬公噸,大幅減量723萬公噸。 
(2) 中龍鋼鐵由2018年1,011萬公噸下降至2019年903萬公噸,大幅減量108萬公噸。
(3) 臺中港務分公司統計港區全區(含臺中發電廠、中龍鋼鐵)由2018年4,478萬公噸下降至2019年3,652萬公噸,大幅減量826萬公噸。
 
工商校園節能行動-打造綠色智慧家園
1. 住商節電:
(1)針對「住宅家電汰換補助」,共補助節能冷(暖)氣機11萬3,319 台、節能電冰箱4萬755台,節電量約為 9,737萬度;「住商節電汰換補助」對象包含服務業、集合式住宅及機關學校,統計節電量約達 8,000萬度。統計2018年至2020年底節電率達2%,減碳量高達9萬公噸。
(2)在智慧節能部分,市政大樓智慧能源管理中心整合大樓原有空調、監視、消防、給排水、電梯、門禁、電力、照明、節能、緊急求救及多媒體播放等各項子系統,達到整合介面智慧化,並運用自動化蒐集耗能數據資訊化管理,提升市政大樓管理成效及應變處置效率、系統服務人性化之目標。藉由智慧管理系統掌握整體用電 耗能趨勢及辦理空調設備改善,臺灣大道市政大樓2021年度上半年用電量較2020年同期節約 3.68%(節約電量 202,518KWH)。
 
圖說:智能平臺
 
2. 低碳運輸:
(1)推出「市民限定」公車乘車優惠新政策,持綁定的卡片搭乘公車可繼續享有10公里免費+超過10公里車資上限10元的雙十優惠。
(2)電動車的普及需建立在健全且完整的充換電環境下,臺中市以電動車 輛不斷電為原則,讓民眾可以安心騎乘,無論在何處都有方便充電或換電的站點。以「先公後私」的立場,從公部門場域帶頭,包含公有停車場、公有場域及公有所轄或管理之公共空間,優先評估增設充換電站可行性;而私部門部分,透過補助民間單位設置充電站,依充電站分布及服務範圍,輔導民間設置以補齊充電站服務缺口。在積極推動電動公車政策中,除積極爭取中央電動公車購車補助外,亦以政策進行引導,提供誘因鼓勵業者購買及經營意願,包含給予使用電動車業者路權優先權、電動公車營運補助、推動幹線公車電動化等政策。
 
圖說:水湳停車場充電樁
 
(3)捷運綠線18座車站皆符合綠建築「日常節能指標」及「水資源指 標」標準,捷運車站大幅度使用垂直半開放式玻璃,可自然採光、通風,以節省照明及空調系統的能源耗費,出入口則設置立體綠化牆面與雨水回收器澆灌等多項概念。
(4)捷運北屯總站、松竹、臺中高鐵站及捷運舊社站之備援行控大樓設置太陽能板,將光能轉為電能供站內通風照明使用,捷運松竹站及九德站出入口則增 置雨水撲滿設施,提供植栽灌溉及暴雨滯洪功能。
 
3. LED節能路燈換裝:自2016年起辦理水銀路燈落日計畫,將9萬餘盞路燈汰換為較省電之LED路燈,逐年汰換老舊燈具替代為LED節能路燈。路燈換裝後可提升亮度,對夜間行的安全甚至治安皆有明顯助益,打造大臺中成為最健康、明亮的低碳首都。
 
圖說:汰換路燈為LED道路成果
 
4. 低碳永續社區校園:自2016年起推動「城食森林」,利用可食地景增加綠覆率,除降低熱島效應,更提供新鮮且安全的食物;2020年更結合綠能永續,特別規劃「光電城食森林計畫」,鼓勵民眾利用閒置空間建置都市農耕結合綠能系統,達到節能又減碳的永續都市;而臺中市南區西川里社區,響應城食森林計畫,利用活動中心頂樓大約60坪的空間,開放志工們認領菜園,蔬果收成後,即提供給社區內的長青關懷據點使用。
 
圖說:西川社區響應城食森林
 
5. 綠色消費環保生活:為鼓勵大家選擇綠色消費,以環保集點 APP 彙集具環保標章的餐廳(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等)、旅店(不提供一次性盥洗用具等)及綠色旅遊(遊玩綠色景點)行程資訊,透過累積點數換環保概念的商品,以促進全民參與,用行動保護環境。
 
低碳綠能多元發展-示範教育新創永續
1. 微電網示範:
(1)為提升臺中市社區能源使用效率,攜手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及臺灣經濟研究院辦理「智慧節能社區標竿場域補助計畫」,選出豐原區「協和大心」及「坤悅君品」2 座社區,成為臺中首2座兼具「節能、儲能、創能」之智慧節能社區示範場域。為社區量身打造合適且高效能的能源管理模式,不僅可有效降低公共用電,更提供社區緊急備援電力,增加整體社區電力安全與穩定性,達到更即時、效率的智慧化能源管理。每年可於 2 座示範場域產出逾3萬度綠電,約可供給100戶一般家庭1個月用電。
 
圖說:協和大心屋頂太陽能棚架
 
(2)惠明盲校與臺中市合作,推動全國首座「微電網示範」的特教學校,建置的微電網結合創能、儲能及節能系統,除了設置2座各1.2kW之 風力發電,並搭配21.6kWh的儲能電池及1台太陽能儲能推車,形成不斷電的微電網系統,斷電時可供應公共區域照56明用電約6小時,完成設置61.38kW太陽光電設備,每年學校可收取約18萬元回饋金;並協助學校汰換老舊照明燈具668盞、冷氣空調10部,每年節電 量可達約5萬度,對不收費的特教學校經營有莫大助益。
 
圖說:惠明盲校校舍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
返回